找到相关内容656篇,用时4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净慧长老访谈录

    世间),它包括了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生命现象,共同构成一个生存环境,谁也离不开谁。这就是一个因缘的体系。 “人本”以人为本,没有整体的生命存在行吗?绝对不行。佛教是人间的,人间的思想是佛教的思想,而...“顿悟法门”,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比如说菩提达摩在少林寺,我们现在说他是在达摩洞裹面壁九年,面壁九年是什麽意思,说是等个人来,等个人来接他的。为什麽他不住在少林寺,而是住在那个山洞裹呢?...

    今朝录音整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454079418.html
  • 天台宗学派纲要1

    般若中道观中,亦即在>中最有名的一颂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要藉中道实相观法把大乘般若空观的真义表明,即对一切有为无为都需认识到它只是在暂时作为被认知表述对象时才...龙树说因缘的颂文中,得出在圆满领悟般若空观后,当然同具空假中三观于一心一境中,这便是慧文禅师透过中国最有成就的佛典翻译大师鸠摩罗什所译龙树>及>二书的最重要收获。即在禅修实践中,对所缘内外诸境的执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3060581857.html
  • 佛教与教育科学

    ,说的全都对。山姆的实验获得了成功。   从佛教方面来看“我”   l佛教讲缘起性空,讲因缘,不承认有一个实有的“我”。   佛教不讲“灵魂”而是讲“神识”。11   l 佛教认为我们的...菩提故名菩提萨埵。华文句二曰:“菩提此言道,萨埵此言心。”法华经嘉祥疏一曰:“菩提云道,是无上正遍知果道也。萨埵言众生,为求果道故名道众生也。”精进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萨。此人发大心为众生求无上道。故...

    印盛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5984639.html
  • 死的次第与识的灭尽

    识蕴。识即是心与意的同义异字,识知相也即是识的自性。心的活动只是纯粹的识知过程,这过程是因缘,并无一个‘自我’在进行识知的活动,这活动本身是生灭法,是无常的。   心的特相是识知目标(vijā...色灭道迹如实知。云何色味如实知?谓色因缘生喜乐,是名色味。如是色味如实知。云何色患如实知?若色无常、苦、变易。是名色患。如是色患如实知。云何色离如实知?谓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色离。如是...

    法增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5373585057.html
  • 谈心说识(八):遍计所执与诸法性空

    而是肯定知足的奉献人羣!   在唯识学上,把分别计较,常起执著的心态称为遍计所执。   二、识的三性、三无性说   凡是有为法皆是因缘所生的假法,无一能够常住而实有。而我们从...不平。因缘是依他而起,自性是空。所以《大般若经》云:   ① 《谛观全集》论释十,演培法师著。   ② 慈航法师全集第四编,《成唯识论讲话》。   ③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释依昱

    |唯识|谈心说识|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7/19591985498.html
  • 解脱大乘天论—兼谈玄奘法师的大乘菩萨行

    功德   小乘,又称为声闻乘,原始佛教,根本佛教。主要依经是佛陀悟道成佛后十二年间说的四阿含等。学人主要是通过听闻佛陀的教授(声闻),修习四圣谛,十二因缘和戒定慧三学,而悟“我空”,依须陀洹(初果)...阿含部和本缘部,这两类经典在巴利文中也可以找到对应的,或类似的内容。过去有些人将阿含经锁定于小乘、四谛、十二因缘,实际上,在阿含部和本缘部中,都有演说发菩提心,修菩萨六度的内容。《增一阿含经·卷一...

    王惕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293684.html